双奖加身!刘标携 “金妃一号” 刷新金花茶育种行业高度
(文/周佳宁)在金花茶育种领域,每一次品种突破都意味着无数次试验的积累与创新思维的碰撞。2024 年,广西和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金花茶协会副会长刘标,凭借其主导研发的金花茶新品种 “金妃一号”,先后斩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茶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颁发的 “优新品种特等奖” 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茶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授予的 “新品种培育与应用示范先进个人” 称号,成为本年度金花茶行业唯一包揽两项国家级荣誉的从业者,这份成绩不仅是对他个人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标志着我国重瓣型金花茶育种技术迈入新台阶。
回溯 “金妃一号” 的研发历程,不难发现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刘标近五年的深耕与坚守。作为长期专注于珍稀植物繁育的专家,刘标早在 2019 年便敏锐察觉到市场对重瓣型金花茶的需求 —— 当时行业内的重瓣品种普遍存在 “性状不稳定、繁育效率低、区域适应性差” 的痛点,许多种植户因品种分化问题蒙受经济损失,科研机构也缺乏系统性的育种方案。为破解这一难题,刘标带领团队摒弃传统依赖自然变异的育种模式,创新性地引入 “母本聚合筛选 + 苗期性状预判” 技术路线,从 120 余株母本植株中筛选出 3 株具有稳定重瓣基因的核心个体,再通过 200 余次杂交试验,最终培育出兼具观赏价值与生长优势的 “金妃一号”。据测算,该品种的重瓣性状稳定率达 98% 以上,繁育周期较传统品种缩短 30%,在酸性红壤、石灰性黄壤等不同土壤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彻底改变了重瓣金花茶 “难培育、难推广” 的现状。
2024 年 7 月 28 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茶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布 “优新品种” 评审结果,“金妃一号” 从全国 56 个参评品种中脱颖而出,斩获最高荣誉 “特等奖”。评审专家组在评语中指出,该品种 “在重瓣性状遗传稳定性、生态适应性及产业化潜力上实现三重突破,为珍稀观赏植物育种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要知道,这一奖项的评审标准极为严苛,不仅考察品种的创新性与观赏性,还需评估其推广价值与生态效益,此前近十年间,仅有 3 个金花茶品种获此殊荣,而 “金妃一号” 作为唯一的重瓣型品种入选,足见其技术含金量。接到获奖通知时,刘标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立刻启动 “金妃一号” 的推广示范工作,他深知 “好品种要落地才能产生价值”,于是联合广西农科院、南宁市金花茶公园等机构,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建立 8 个示范基地,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与种苗指导,仅半年时间便带动 50 余户农户实现增收,单株苗木的市场售价较普通品种提升 2-3 倍,真正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惠及产业的 “真金白银”。
正是这份 “育种为民” 的实践精神,让刘标在四个月后再获殊荣。2024 年 11 月 26 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茶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授予他 “金花茶‘金妃一号’新品种培育与应用示范先进个人” 称号,以表彰其在品种推广与产业赋能中的突出贡献。该联盟秘书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刘标先生不仅培育出优秀品种,更构建了‘科研 - 示范 - 推广’的完整链条,他推动建立的‘企业 + 科研机构 + 农户’合作模式,解决了珍稀植物产业‘科研与市场脱节’的共性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统计,截至 2024 年 11 月,“金妃一号” 的推广面积已达 1200 余亩,带动相关产业链产值超 8000 万元,成为广西特色农业的新名片。
在刘标看来,这两项荣誉既是终点也是起点。“育种工作没有止境,现在我们已经启动‘金妃二号’的研发,计划在抗病虫害能力与花色多样性上实现新突破。” 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金花茶协会副会长,刘标还将 “金妃一号” 的育种技术纳入协会的技术推广体系,免费向会员单位分享,推动整个区域的金花茶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刘标的实践证明,科研工作者只有扎根产业一线,才能培育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而他的双奖荣誉,也将激励更多从业者投身珍稀植物保护与育种事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实验室里的杂交试验,到田间地头的推广指导,刘标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 “科研人员” 到 “产业赋能者” 的蜕变。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我国金花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 当创新思维遇上务实行动,当科研成果对接产业需求,珍稀植物便能真正成为带动发展的 “金种子”,而刘标,正是这场变革中最坚定的推动者与实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