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正文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薪火传耕”研究生实践团赴莆田市涵江区:文旅融合焕新颜,数字技术助三农

2025-07-21 17:05   来源: 互联网

  7月21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薪火传耕"研究生乡村振兴服务实践团赴莆田市涵江区开展专题调研实践活动。本次调研紧扣乡村振兴主题,聚焦文旅融合、数字助农和智慧农业三大领域,通过实地调研、技术交流和创意设计等方式,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古村文旅新探索:寻访历史印记,创意赋能乡村振兴

  当天上午,实践团首站走进“漏头经验”产生地--梧塘镇漏头村,开展文旅资源深度调研。团队成员沿着谢联辉院士当年工作生活的足迹,实地考察古厝巷道、梯田溪流等特色景观,详细记录村落历史文化脉络和自然风貌特征,实地测绘旅游动线,标识特色景观节点。团队结合当地特色积极探讨,共同孵化具有漏头村独特印记的IP形象。 围绕荔枝、八卦村、荷花等IP,同步设计了系列明信片、布艺手作及农产品包装。这些作品既承载乡愁记忆,又兼具现代美感,有力推动乡土文化向旅游消费价值转化。

  图为研究生团队实地踏查漏头村文旅资源时与村干部在规划的码头前交流文旅路线。 薛煜凡 供图

  电商赋能新实践:走进数字园区,探索智慧助农新路径

  当天下午,实践团走进涵江区电商产业园,深入调研"互联网+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参观访谈,切实近距离感受电商为传统农业注入的澎湃活力与效率革命。深入了解到“农户+合作社+电商平台”如何无缝衔接,将田间地头的枇杷、荔枝、龙眼等特色鲜果快速送达千家万户,成员们被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直连产销两端的模式深深吸引,真切体会到了电商赋能农业的巨大魅力与无限可能。

  图为实践团参观涵江区电商产业园区。薛煜凡 供图

  智慧农业新实践:物联网技术推动“云上”耕种升级

  此行实践团还走进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学习数字技术及智能控制系统如何重塑传统农耕。在基地负责人谢剑平的引导下,团队师生重点参观了精密的气象监测系统和覆盖果园的智能监控网络及气象站等多维传感器,实时捕捉并回传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关键环境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天时”依据。而部署在果园各处的高清摄像头与传感器节点,则构建起全天候的“电子眼”网络,实现对果树生长状态、土壤墒情乃至细微虫情的远程可视化监控。这场“智慧气象+数字果园”的沉浸式研学,不仅让学子们亲历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何重构传统农耕,更通过“理论-设备-数据-决策”的全链条验证,深化了用数字技术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时代课题的科研自觉。

  图为生态枇杷园区负责人为实践团成员讲解省级农业物联网基地及智能农业系统。 薛煜凡 供图

  脚步丈量乡村热土,智慧助力产业振兴。通过挖掘古村落文化价值、探索农产品电商新模式、研学现代农业科技等多元实践,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与基层需求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兴农的初心使命,让"漏头经验"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支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队伍,正在用实干与创新续写着新时代的"三农"故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生态枇杷园区负责人在枇杷树前合影留念。 薛煜凡 供图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新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