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正文

粤海饲料强势涨停!KKR获利逾2亿退出,新股东入驻或长期投资

2023-09-12 11:42   来源: 互联网

9月10日,粤海饲料(001313.SZ)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股份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及三份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公告显示,持股5%以上股东Fortune Magic Investment Limited(以下简称“Fortune Magic”)减持计划实施完成。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以及股份转让的方式,Fortune Magic合计减持9971.40万股,不再持有粤海饲料股份,长达8年的陪伴自此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KKR 8年陪伴锁定收益获利逾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Fortune Magic背后的控股股东为KKR&Co.Inc.(简称“KKR”)——一家成立于1976年的老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KKR总部位于纽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美元投资基金之一,其全球在管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

KKR奉行长期主义,自2007年进入亚洲市场以来,积极把握中国市场发展动向,致力于挑选在行业内具备领导地位的企业,全方位参与、支持公司运营改善及业绩提升。

粤海饲料成立于1994年,主要从事水产饲料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以虾料、海水鱼料等特种水产饲料为主,凭借技术实力进行差异化竞争,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及影响力,符合KKR对领先企业的定义。因此,2015年9月,Fortune Magic通过增资的形式成为粤海饲料股东,以境外人民币520,000,000元(折合美元81,893,632.77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2,620,988美元,股份占比高达16.62%。

在陪伴成长长达7年后,粤海饲料成功于深交所主板上市,此时Fortune Magic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4.24%,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一般而言,私募机构退出时间与基金的结构相关,通常基金成立的时间为3到5年,最多为7年。即机构在5年或者7年后需要将基金清盘,将收益分配给LP/投资人,所以市场上大多数的投资机构都会在上市后的禁售期后退出,因为基金的时间到了,LP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地等待下去。

Fortune Magic与粤海饲料陪伴长跑8年,而且KKR中国成长基金存续期将于2023年11月到期,这次减持也就顺理成章。

减持获利方面,据公告显示,交易双方一致同意,每一股目标股份的对价为人民币7.45元,以此计算,Fortune Magic较当初入股增值约2.23亿元。加上粤海饲料现金分红等因素,对于KKR而言,属于锁定投资收益成功的退出。

新旧投资者交接长期投资者入股

KKR此次的投资退出由2名股东接手,均是二级市场长期投资者。

据公告披露,除了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6,878,05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8%)和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的14,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0%)外,Fortune Magic剩下所持股份分别转让给了刘晓伟和上海景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景商投资”)。

其中2023年9月7日,Fortune Magic与刘晓伟签署《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以下简称“股份转让协议一”),Fortune Magic拟将其持有的公司40,000,000股股份协议转让给刘晓伟;本次权益变动后,刘晓伟将持有公司4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71%。刘晓伟为名臣健康的第二大股东,目前仍持有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名臣健康;证券代码:002919)股份20,787,390股,占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9.36%。

2023年9月7日,Fortune Magic与上海景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商投资”)签署了《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以下简称“股份转让协议二”),Fortune Magic拟将其持有的公司38,835,946股股份转让给景商投资;本次权益变动后,景商投资将持有公司38,835,946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55%。上海景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04月2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张坚,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等。张坚持有公司51%股份,上海诺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9%。

KKR投资顺利退出,与粤海饲料本身价值有关。

粤海饲料深耕特种水产饲料领域多年,并且公司自成立以来便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聚焦虾料、金鲳鱼料、海鲈料、生鱼料等高端特种水产饲料,公司旗下拥有“粤海牌”“粤佳牌”“海佳牌”“海荣牌”“海轩牌”等多个知名品牌,在饲料经销商和养殖户中建立起了较强的影响力。

据WATT国际传媒全球顶尖饲料企业数据库显示,2022年,全球有147家动物饲料生产商的复合饲料产量达到或超过100万吨,粤海饲料也跻身其中。而这147家顶尖企业2022年的复合饲料产量超过5.38亿吨,据奥特奇(Altech)《农业食品展望》显示,2022年全球配合饲料产量超过12.66亿吨,这意味着这147家公司就已占全球饲料产量的43%。

规模养殖水产品成主流特种水产饲料进一步扩容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生产了全球34%的水产品,1978~202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由465.4万吨增长至6868.8万吨,CAGR为6.3%。

我国水产品主要供应来源包括海水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近年来,为了保护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严格控制捕捞强度,长江十年禁渔、湖泊水库退渔还湖,淡水捕捞无更多增长空间;而受到海洋生态变化、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继续减少,在“十四五”渔业规划中,我国海域内的捕捞产量也被严格限制在1000万吨以内,2022年海水和淡水捕捞占我国水产品供应的比重不到两成。

在控制野生捕捞的政策下,水产养殖将成为水产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据《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202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865.91万吨,同比2021年增长2.62%;2018年至2022年,国内水产品养殖产量从4991.06万吨增长到5565.46万吨。

目前国内水产饲料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呈现“2+N”竞争格局,2020年,海大集团水产料市占率18.20%、通威股份12.95%、新希望6.17%、粤海4.57%。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以及下游水产养殖整合推动下,水产料行业整合趋势已经显现,大企业的发展不断加速,部分规模小、技术管理落后的企业逐渐被淘汰,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从消费端来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消费观念从“温饱型”向“质量型”、“健康型”转变,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特种水产品产销量不断提升。但特种水产饲料在工艺水平、营养水平上较普通水产饲料有更高的要求。

过去养殖户多采用动物性饵料(冰鲜杂鱼)进行特种水产养殖,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5斤至7斤甚至更多的冰鲜杂鱼才能养出1斤鱼),且由于冰鲜杂鱼利用率低,容易污染养殖环境诱发养殖病害。因此,2003年,农业部发布《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鼓励使用配合饲料,限制直接投喂冰鲜饵料,防止残饵污染水质。

随着陆地养殖面积萎缩和国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一些大型的海水鱼养殖公司和深水网箱养殖的群体陆续出现,散养逐步被淘汰,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未来当更多特种经济动物实现规模化养殖,将带动特种水产配合饲料行业进一步扩容。

受益行业景气释放产能重获提升

作为国内领先的特种水产饲料供应商之一,粤海饲料深度受益于行业发展。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8.44亿元、67.25亿元和70.92亿元,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今年上半年,面临水产养殖短期下行的局面,公司依然实现营业收入28.18亿元,同比增长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3.83%,成功顶住压力实现了逆势增长。

另外,面对特种水产饲料主要原材料特别是鱼粉的大幅度上涨并持续高位的不利因素,粤海饲料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通过加强技术的研发寻找鱼粉的替代方法来减轻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根据淡旺季、销售计划与生产需求、市场行情等,对鱼粉等主要原材料的走向做出了准确的预判,对鱼粉等主要原材料进行了一定的贮备,为公司三季度旺季饲料生产及成本控制打下基础。

在保障主要产品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粤海饲料还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销售力度与份额,以此提高整体毛利率。据半年报显示,2023上半年,粤海饲料综合毛利率为10.84%,同比提升2.08%。并且公司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期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6.63%、13.22%,较好的实现了降本降费增效目标。

随着特种水产饲料需求不断扩大,粤海饲料也在不断强化对技术的研发,在鱼粉替代技术方面,公司已取得了突破,通过氨基酸的平衡和微量元素的平衡,以及强化鱼虾的肠道健康等方面能够使得鱼粉比例相应的降低,同时通过鸡肉粉、大豆浓缩蛋白、棉籽蛋白等多种原材料合理、有效的搭配,使得在降低鱼粉用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水产养殖品更健康、营养更均衡。而在市场定位方面,粤海饲料将继续深耕高端饲料领域,加大推行营销与服务并行,提高公司在高端饲料市场上的比重,通过不断提升高位池、高密度的养虾以及石斑鱼、东星斑、小棚虾等高端饲料在公司产品中的占比,让公司的效益能够取得更好的保障。

同时,粤海饲料也在不断加快募投项目建设。此前,中山泰山年产15万吨水产配合饲料扩建项目已于2022年7月投产,海南年产12万吨水产配合饲料项目已于2023年3月投产,目前整体经营处在爬坡期。另外,安徽年产10万吨水产配合饲料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于2025年8月投产。2020年公司水产饲料设计产能199.2万吨,实际产能119.5万吨,若募投项目全部投产并达产,公司将新增实际产能37万吨/年,有望帮助解决公司产品在华东、海南、珠三角区域的产能不足、销售半径长、运输成本高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供应能力,从而提升市占率。

来源:梧桐树下V


责任编辑:Linda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新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