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正文

各地祭扫新规,探索传统传承中的创新

2021-04-02 09:59   来源: 互联网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出台祭扫新规。有的实行网上订票、现场流量控制、专线车,有的推出“鲜花换纸钱”、“丝带送愁”、“时空信箱”等活动。


各地的新内容、新要求突出绿色、低碳、环保,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也对追悼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去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湖北、山东、北京、浙江等地已暂停清明节期间公墓、火葬场等地的公众追悼活动。今年3月,清明祭扫活动有序恢复。广州市民可通过民政局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选择3月20日至4月30日8日至3月19日期间的实名制预约。3月13日,上海启动追悼会服务保障工作,在高峰期提供网上预约,比往年提前两周,引导市民提前进行追悼。


宁波市进一步规定,每座墓葬的人数上限为5人。重庆明确实行“1+4”网上订票,即一人最多只能坐4个人,并倡导同一职业的人坐一辆车。


各地在利用网上预约提高服务便利性的同时,还通过配套措施体现纪念馆清扫管理的人性化。珠海规定,殡葬服务机构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保留电话预约、线下服务的传统模式,建立绿色便捷的渠道,保障特殊群体的需求。宁波市承诺,70岁以上老人无需预约,但可凭老年证或身份证直接前往祭奠仪式。


为确保“最后一公里”到达工地,武汉于3月27日、3月28日、4月3日、4月4日、4月5日开通了13条专线。这条专线在市内设有12个公交站点,分别通往桂园公墓、水虎山等墓葬区。


“网上追悼会”呈现出全新的殡葬服务方式


在全球的网络预约渠道中,提供远程悼念、代理追悼等内容的“网上追悼会”入口十分突出。比如泉州宣布,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点击微信公众号、中国英雄网等新媒体平台纪念英雄。北京市在首都之窗和市民政局官方网站设立专区,供市民登录、点击,并采取留言、献花等方式进行网上追悼。


广东市民可以通过“广东省情”微信app体验“云追悼会”,在相应栏目填写祖先姓名、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地点及相关证明文件,然后选择相应的殡葬服务机构代表。

image.png

四川眉山莲花公墓推出从5元到几百元不等的祭祀服务,整个过程都是用现场或视频反馈给客户。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墓地还将尝试引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脸识别、5g等技术,创新记忆保存、拟人语音、AI客服、VR追悼会等服务,呈现殡葬服务的新面貌。


绿色祭祀产品和活动有助于文明祭祀,一些地方还推出了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在3月30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开馆当天,祭思卡、祭思花等水溶性纸祭品现身。据介绍,水溶性纸的原料是植物合成木浆,纸上文字采用食品级颜料印刷,从而达到水溶性、安全环保、应用场景丰富的目的。


除了绿色祭祀产品外,各地开展清明活动的举措也更加注重回归传统文化的初衷。根据河北、天津、辽宁等地出台的《文明条例》,植树、郊游、诵经、社区祭祀、写悼文等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拓展了当代文明祭祀的内涵。


有民俗学者表示,清明节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法定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祭祖和郊游。在传承传统习俗的过程中,现代人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内容。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新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